对仓储的认识有哪些误区
日期: 2021-04-23 09:52
作者: admin
浏览:
误区一:仓储设施供大于求
目前,我国的仓储设施大量闲置,许多储运企业的库房均出租做他用。但这并不代表我国仓储设施供大于求。问题在于仓储设施已经不符合企业的现代化需求。调查显示,拥有库房和搬运设施的企业普遍情况是,普通平房库、简易仓库和普通楼房库为主要库种。这种仓储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正是导致我国仓储表面“供大于求”的主要原因。此外,有关调查还显示,仓储设施不能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是另一大阻碍因素。因此,我国的仓储能力是相对的结构性过剩。
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,我国仓储业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病。大量的仓储设施却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。比如我国对于冷冻仓储需求越来越大,但仓储的现状却不能满足这种需求。因此,我国的仓储业需要在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上、作出调整,针对市场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,以适应企业的市场需求。
误区二:“零库存”就是使库存达到最小
在我国,库存成本对物流成本的影响很大,要控制总成本,就要加强库存管理,加快库存周转,压缩平均库存量。过量的库存被认为是资金周转慢,产品积压,供货率不及时的“万恶之首”,因此许多企业盲目压缩库存量,试图达到真正意义的“零库存”。其实,零库存技术是指使整个过程库存最小化的技术的总称,并非单纯的从数量上使得库存为零。
虽然对于众多企业来说,压缩库存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,但是很多人忽视了这样一个规律:运输成本与储存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关系。当你的库存成本降低时运输成本必然随之升高,二者不可能同时降低到最小值。物流对于企业的意义,并不是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环节的成本压缩,而是整体资源的最优化。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在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而非盲目的压缩库存。
误区三:仓储就是单纯的储存货物
对于我国多数物流公司来说,还没有意识到仓储的增值服务价值所在。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仓储就是单纯的储存货物。
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,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实力的比拼,而是对资源的把握和运用。这种竞争在仓储环节上显现的尤为明显:不但希望仓储可以提供先进的硬件设备,还要求提供完善的软件管理,使物流与信息流充分结合。企业对仓储功能的延伸——库存管理也将越来越重视,对这种增值性服务的需求今后将会大大增加。